自我毁灭的8个大坑

01、不懂得稳健 一个人生活在人群,首先要懂得稳步发展的道理,凡是想一步登天的人都是疯子。 当一个人疯狂了的时候,应该就是他开始走向自我毁灭的时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渐进的稳定增长的过程,如果不懂得其规律性,便是自掘坟墓了。因此,不管是做官、求学、生意,专职或是混于江湖,都需得懂这个道理:就是要稳住步伐少摔跟头,健康的思维与身体并行,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头有绪,不乱心智,不盲目,不轻易上当。 02、不懂得冷静 一个人往往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就来了劲,做什么事奋不顾身,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 这个时候人最需要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脾气,用正常的思维能力,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一想,分个轻重缓急。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是,当脾气上来的,别放纵自己,得过且过,要立马刹车,践行。 03、不懂得谦虚 官场上讲究“枪打出头鸟”,有的人有才就容易牛逼,其实自己未必想那样,但别人感受到了,你就可能招来横祸,而谦虚谨慎的人会带来好运。不懂得的谦虚的人就如芒刺,总刺伤别人,就肯定会被别人给砍掉。对那些是真爱吹牛,天马星空胡扯的,牛皮吹破了自己都会嘲笑自己。 04、不懂得算计 所谓的算计,也许大家会以为是谋害之类的心计。 其实,在现实生活里,人总是常说人际复杂,江湖险恶;如果没有一些防备之心,那是肯定要吃亏的。算是要让人对事物与人际懂得盘算,做到心中无数;计乃计上心来,懂得如何去分辨好坏。 做生意都需要懂得算帐吧,打仗你得懂得策算到位,计划周密吧。即使是日常生计你也要懂得盘算收支,预防意外吧。一个在生活中不懂得如何去算计事情的人,不好意思,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怪不到别人身上。 05、不懂得专注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股专门心事的干劲,方能获得成绩。 不要给自己太多的理由与借口,最要紧的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做到位。反复无常只会空劳惆怅,都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 认识到自己先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坚持做什么?那些习惯性跳来跳去,实际有跳不出去的案例,都在反复游离中,消磨了自己的青春。这山望到那山高,实际把自己最有竞争力的资本——年轻和能力,给丢了。 06、不懂得放弃 人的个性是很难改的,这个确实是不能强求。有的人总是很倔强,但又没有办法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当遇到很多难解难分的问题,自以为只要不放弃就有结果。其实错了,当有些问题你越与它较劲,它就越复杂化,使你迷入歧途,不能自拔。提拔有时就像找对象爱情,当因为种种原因未得手,就很不服气,坚决不肯放弃,乃至极端行为,最后毁灭了自己。 一个人身上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很多行为就会扭曲。学会放弃那些多余的累赘。这主要是潜意识层面的决定,潜意识没放下,实际就是没放下。 07、不懂得勤俭 经济形势其实和个人收入关联很大,整个社会的外部环境,也是如此。现在有人感叹:钱不好挣了,外快也不多了,自己的小产业也不让搞了。 真正富有的人,都是靠继续勤俭节约。形势好的时候,浮躁虚夸,不屑于做小事,一心想赚大钱,甚至大钱还没有赚到的时候,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费;一旦形势不好,不惜借高利贷,赌博,玩一些轻易就能捞到钞票的风险行当,大肆地挥霍一空,如果祸、灾、乱、病等突发,那就阵脚打乱。 人一旦要为眼前的钱担忧,就谈不到什么职场生涯设计。因此,不要小看勤俭两个字。 08、不懂得健康

Read more

惯子等于杀子,别让你的孩子恨你一辈子

从小就听大人说,惯子等于杀子。还连带着听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寡妇,从小把孩子拉扯大,不说也不碰,惯得不得了,后来孩子偷东西了,还是惯,最后越偷越大,判了死刑。临死前,要求见他娘一面,要吃他娘最后一口奶。结果,把他娘奶头咬了下来,还恨恨地说,如果你当初不这样惯我,我不会有今天。 可惜,这样的话今天没有人说了,故事也失了踪。极目望去,似乎人人都在惯孩子。当然,惯孩子的结果,未必都有故事上讲的那么可怕,好些孩子虽然娇生惯养,但心地还挺善良,做不了什么坏事。但娇惯的结果,的确不怎么样,现在人们抱怨80后、90后的毛病,其实说到底,都是抱怨者这一辈给惯出来的。 城里的孩子娇惯,农村的孩子也娇惯。从前大学里,农村来的学生,什么都会干,也肯干,但现在农村来的学生,甚至比城里的孩子还娇生惯养,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会,还不是娇惯最大的恶果,大不了以后成家了,两个人从头学做家务。动手能力差,多挨老板克,自己慢慢学就是。反正历史留给这个时代的,就是这样的80后,90后,他们父辈的当家人,不接受,也得接受,不用,也得用,因为没有更好的。娇惯的最大恶果,是这一批的孩子,普遍责任心不强,或者说,不自立。 作为老师,每年都会帮一些贫困的学生,每次借钱,都说好了是借,不是给。当然,如果他们不还,我也不会逼债。其实,我并不在乎那几个钱。但是,我发现,凡是男学生,毕业之后多数不还,而女学生大多都还。很明显,男孩子被惯的比女孩子厉害,在他们眼里,还不还钱,本是个无所谓的事。他们根本没想过,还钱是一份责任,不还钱,不仅丢了自己的那份责任,而且也丢了面子。他们连在我面前丢了面子都不在乎,很难想象,到了社会上,他们是不是会在乎自己的脸面,自己的尊严。我当然也没法相信,他们日后能做出什么成就。 其实,每个大人,即使不讲那个传统的故事,他们也都知道,惯孩子不好。之所以非惯不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人们都输不起。好些被娇惯习惯了的孩子,只要索要不能被满足,动辄以自杀相威胁,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家长只好缴械投降。其实,即使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所谓国策难以改变,在一个孩子的前提下,从理性角度,不惯也比惯是更合理的选择。 所谓的惯,在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孩子折掉,但现实社会中,有几人能做到真的把孩子天天含在嘴里,捧在手心?无论如何,孩子总要自己在人世间行走。这样行走,就会有风险,有疾病。事实上,人就像其他动物一样,生下来就会有风险,无论担心与否,小心与否,风险总是会有。从概率上讲,让孩子经些风雨,受点磨练,活下来而且活得好的概率反而要高。即使娇生惯养,所有的事情都大人包办,父母一般来讲,总会死的孩子的后面,那么孩子后面的日子肯定要过的相当艰难。不仅吃苦的概率注定大,折损的风险也大了。 图: pixabay.com

Read more

跟大家一样努力,就只能跟大家一样平凡

我发现,多数人正在努力的事,其实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每天花很长时间加班——认为老板一定会注意到;买一堆书回家参考,圈出重点——但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实际上应用过哪一本;不断拜访开发新客户,快要跑断腿——我这么努力,老客户却留不住….. 在这我列出五种多数人误以为有用、结局却是徒劳无功的“努力”。为了摆脱这种努力换“瞎忙”的恶梦,我要告诉你那些大家认为对的事,其实风险最大,你反而应该做简单而直接的事。 错误一:跟大家一样努力就行了 结局:下场就是跟大家一样 我想先问曾想过“我明明那么努力了……”的人几个问题: 你最擅长的是什么? 你想变什么样的人? 你想对谁奉献成果? 不管你手边的事有多重要,请先暂停一下,专心思考以上问题。如果你已想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我希望你好好思考,下一步你要怎么选择? 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我想变成什么样的人”、“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整理出明确的目标后,把所有力气都花在完成这个目标上,这时,你自然能把努力用对地方,这就是: 成功=选择×集中×时间 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却还是经常看到有些人总是在做无用功,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做错了。由此可知,一开始的选择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建议那些认真过头的人,在做出决定前与其拼尽全力,不如保留实力。毕竟,人的一生时间有限,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现在就仔细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想朝什么目标前进。一旦决定,就瞄准目标,集中所有力量去完成。 错误二:大家都在学英文,我也学吧! 结局:大家都学了,就不差你一个了 有些人的工作明明用不着英文,却还是上补习班补英文。既然不在外资企业上班,工作时又不会遇到外国人,为什么还要学英文呢? 乐天集团已对外发布消息,规定公司内部的共同语言为英文,一时之间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他们是计划布局全球的公司,这种做法尚可理解。但想象一下,就拿心 灵咖啡来说吧,一群中国人用着不熟悉的英文开会,那景象不是很滑稽么?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在自讨苦吃,也不适合一般中小企业或小公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现在的教育来说,初中加高中总共六年,再加上四年期大学,至少有十年的时间都在学校读英文。但现实状况是,很少有人可以学得好。所以 出社会后还是努力学英文,甚至不断告诉自己:“这次一定会把英文学好,我要从头学起。”但很少有人冷静思考,自己工作时真的用得到英文能力吗? 以前会说英文的人不多,英文确实是工作的利器,但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英文强的人太多了,在这种供过于求的竞争状态下,与其把下班时间拿来补救英文,不如在需要用外文时,雇用专业口译更有效率。 当然,若是为了兴趣学外语,这是很值得鼓励的事儿。但既然要学外语,不如学较少人会的,未来还能为自己的履历加分。 比起学语言,一般上班族应该学的东西还很多。以业务员来说,要学沟通能力、交涉技巧、商品知识等,这些都比学语言重要多了。 错误三:“晚点再说”

Read more

你的身材反映出你的修养!

不久前听到一句颇有哲理的话:看一个人的身材,就大概知道他的修养。此话初听起来似觉有些片面,但细想一下,一个人的身材与修养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① 雅 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生活中很难见到一位聪慧伶俐或优雅高贵的女性是个胖子。她肯定不会有粗粗的水桶腰、圆滚滚的脖子、肥厚的下巴、胖嘟嘟的手、木桩般的大腿。 ② 智 一般而言,那些文化程度较高、有思想、较理智的女性,大都身材苗条、举止优雅、步态轻盈、形象端庄,比如彭xx和杨x;相反,那些态度粗鲁、任性放纵、从不读书的女性,少女时代的苗条却常成为昙花一现的回忆。 ③ 稳 对于男性来说,修养对身材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一位热爱生活、坚守事业的男子汉,往往会拥有健壮的身躯、协调的体型、结实的腹肌。普京、奥巴马那样的政坛明星,运动员般的骄人身材成为他们争得选票的重要砝码,挑剔的选民绝不喜欢把选票投给连自己身材都管不了的胖人。大量事实证明,身材匀称的人会比肥胖者更容易成功。 ④ 显 20岁之前不漂亮可以怪父母,20岁之后不漂亮要怪自己。一个人优雅的形象不一定会带来成功,但一个破败的形象一定会让你很失败。形象是人的一张永远的名片。 ⑤ 面 人的一生中,衣服可以有几千套,钞票可以有千万张,而体面的好身材一辈子只有一副,旧了不能换!皱了不能烫!良好的形象是有生产力的,今天不管你有多少钱别人看不到,但形象是无价的。 ⑥ 气 标准的身材形象是一个人永久的时装,很多人花很多的钱来装修自己的房子,(其实没有几个人会来参观你的房子),却不懂保养自己的体型,带着一副肥胖、松弛、臃肿、下垂的身材到处让别人参观,即使再有钱也不能显示你的高贵气质,但是一副好的身材却可以让你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⑦ 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街上难见到胖子,外国人都感叹,人人一身灰蓝制服的中国人咋都那么苗条?那时每月二两油,过节才吃得上肉,粮票还得省着使,想胖也胖不起来。现在过上天天能吃肉的日子,再加上市场开放带来的各种新鲜食品、越来越多精细加工的食品、越来越厚重的味蕾刺激和过度饮食,肥胖便如瘟疫般传染开来。中年不到的就开始高血脂,于是心脏血压都有了问题。一位本来青春健美的大学生,工作一年就变成了胖子。有的单位体检,连20多岁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脂肪肝的行列。 ⑧ 育 现世纪的夫妻都少生育,因父母溺爱放纵,胖孩子便举目皆见。带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任孩子喝工业饮料、吃甜点、工业食品,都成为爱孩子的标志,其实这正是害了孩子的表现。其实,中国育儿传统中,早有三分饥、三分寒保平安之说。

Read more

一个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先来看几个问题: 为什么卖假货的能淘汰掉卖真货的? 为什么炒房的比做实业的赚的多? 为什么小鲜肉身价费能超过科学家? 还有如下两个现象: 我们平时乘公交或地铁,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能抢到一个座位; 而当我们在一群人里打车,站在路边规规矩矩等车的人,总是被强行站到马路中间的人抢去机会。 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定律:”劣币驱逐良币”。 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在社会上的表现就是:”恶人”不断驱赶”善人”。 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社会里,当有一小撮人因为投机取巧而先获得利益,此时如果不能使他们付出代价,那么剩下的大部人必然也不会再坚守自己原则。 所以现在我们都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项目越来越难做,创业越来越艰难,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 无论你说什么,无论你承诺什么,别人都不信了,每个人都紧紧捂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生怕一松手就被别人抢去了。 为什么房价还在升高?就是因为其他实业和创业都很难赚到钱了。结果大家发现还是那帮炒房的人最聪明,于是大家都去买房了。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我们在探讨高房价对经济的伤害,我们都对对高房价深恶痛觉,但聊完之后他第二天就去排队买房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一个人面对不公平都有情感上的愤怒,但当大家发现只有跟随那一小撮人后面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只能跟着他们后面行动。 一个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从他觉的不公平的那一刻起。 一个有才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俗的? 从他看透芸芸众生的那一刻起。 芸芸众生的错在哪里?在于平庸之恶。 当年,窦娥含冤被押赴法场,行刑之前问窦娥还有何话讲?窦娥说:如果我是冤的,我死后三年大旱。 窦娥被行刑后果真是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多年后窦娥的父亲金榜得中做了高官。回乡重审窦娥一案,杀了那个贪官。 这时乡亲们对他说:”我们知道窦娥是冤枉的,但是畏惧贪官权势,敢怒不敢言。可是我们又没加害窦娥,为什么要受这三年大旱之苦呢?” 窦父说:”你们明知窦娥是冤的,却不敢说句公道话,是谓不义。老天有眼,没有无妄之灾,天灾人祸就是在惩治不仁不义之徒哪!”

Read more

敌人不在外面,你才是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你认为的你,就是真实的你吗?你有想过“自己可能从来都不了解自己”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痛苦或不快? 好友的背叛? 经济的拮据? 某些顽固的坏习惯? 职场的艰辛与不顺? 挫败的经历? 不健康的人际关系? 或是难以释怀的痛苦经历? 你肯定有无数次竭尽全力的想要将它们从生活中抹去,可是生活却依然矛盾重重。 现在,再想一想, 你生活中那些点滴幸福的时光。 它们为什么总是那么短暂、转瞬即逝? 为什么希望过一场简单的生活、 平淡的享受生活的快乐是如此之难? 若想摆脱所有让你厌烦的事情,首先你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事是怎么发生的。你需要搞明白这些事情背后的原理和原因,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如果你即使保持浑浑噩噩一无所知,那么无知的麻烦就会一直困扰着你。 隐藏生活困扰背后的敌人,并不是你所认为的某些人、某些事。真正的敌人并不存在于身外,它存在于你当下你的内心之中。 ******** 你知道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做“潜意识”吗?如果我们把我们自己比喻成一棵树,那么“潜意识”就是树根,如果我们想要结出饱满的果实、长出粗壮的枝干,这些都是取决于树根是否健康强壮。如果树根腐烂了、败坏了,那会直接影响到整棵树的生长和健康。 “潜意识”里藏着我们日常行为模式和所有的秘密。它是我们日常行为模式的根源。在我们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看不见的潜意识区时刻都在为我们的生活做着抉择——这些抉择与你希望和渴望的生活目标处处相悖。 如果你想要摆脱困扰,想要认清自己到底是谁,想要和生活和谐相处,那你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自己内心的“敌人”,那个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一直忽视真正的自己,一直自以为是的欺骗自己,一直与内心真正的自己对立,那你的生活永远不可能真正好起来。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两个人同时走在马路上,这时身边开过一辆车差点撞到他们,一个人立马破口大骂:“你怎么开车的没长眼睛吗!” 另一个人可能会比较平静,心里想着还好没撞上下次要小心。 当遭遇到同一件事情时,完全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就是我们内在“潜意识”和心智模式的的作用。

Read more

人间老话儿: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对人刚刚好

三分醉 喝酒的时候,三分微醉的感觉最好。喝少了,会不尽兴;喝多了,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反而都没有好处。 适当的喝点小酒,让自己从乏味无趣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带着一点轻飘的感觉,翱翔在自由的思想世界,获得一点额外的愉悦,这是喝酒的艺术,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压方式。 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请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诉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诉年轻的孔子,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愚蠢迟钝,就是要带三分醉,不要什么都算计清楚,不要什么都看清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凡是看得太过清楚明白,反而不是好事。因此,生活中要学会守愚,糊涂,待人接物不妨带上三分醉。 人生要守愚,要糊涂,但也要把握一个度。三分醉,微微好。醉的多了,就成了真愚、真糊涂了。 七分饱 鱼不能每天喂食,一周喂一次就行,不然会因为吃得过饱而死掉;很多花不要浇水太勤,当叶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时候再浇水更好。吃饭的时候,七分饱的满足感觉是最舒服的。 孔子主张“食勿求饱”“节食安胃”。食勿求饱,节食安胃,微饿,才守得住健康。七分饱,三分饥,口中是意犹未尽的余香,腹中是恰到好处的满足。 研究证明,人体在饥饿状态,脑垂体会减少死亡激素的分泌,对肠胃也有好处。相反,吃得过饱,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大脑供血减少,人的身体不仅容易肥胖,还容易出现各种异常。 人生也是一样,保持适度饥饿,是一种人生智慧,凡事都应该有“七分饱”的分寸。 老子说:“大成若缺。”《西游记》中孙悟空也说:天地本不全。 曾国藩一直用这个道理告诫自己,“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以警示自己万事求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七分饱,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苛求圆满,凡事要留有余地。便宜不可占尽,要学会分利给别人;话不可以说尽,事不可以做尽,要留下退路给自己。 正如南宋士大夫王伯大《四留铭》里说: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八分待人刚刚好 在一个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 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 这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这叫刺猬法则,也就是我们说的八分待人。 朋友不必毫无保留,给彼此留有空间与距离,对人八分好,是最默契长久的友谊。有些人交朋友,总喜欢完全融入对方的生活中,他自己毫无保留,也要求别人毫无保留。这样的友情只会让人感到压抑窒息。 江歌案用血泪告诉我们,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要保持距离。江歌拿出自己的全部去帮助陈鑫,但她死也不知道陈鑫竟然是个如此冷酷无情的人。 她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但结果却害了自己。据说是陈鑫把刀递给了凶徒后又死死关上门······ 亲人之间,八分好是要给彼此留出空间,适当的距离会让爱情亲情更加牢固。而对待陌生人,八分好则是最自我的保护。对人,尤其是对一般的朋友或者陌生人,不可以全抛一片心。 八分待人,八分好,是待人的智慧和分寸。

Read more

这四点看你是否是大气之人

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一个人的魅力如何,关键看“大气”与否。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风范、态度、气质、气度,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大气是一种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 一、大气之人,智慧超脱。 大气做人,对事,要超脱,不要深陷各种情感、得失的纠葛之中。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几乎眼睛一闭,一睁,碰到的都是事。猝不及防的打击,始料未及的挫折,从天而降的好处,唾手可得的利益,随时发生。事无论大小,不管好坏,都不要太在意,太当回事儿。切莫一见好事就喜形于色,乐颠颠兴奋得不得了,一遇坏事就愁眉苦脸,霜打茄子一样焉头耷脑。遇事不敢担当,怎么能成大器? 对己对人,要豁达,不要小肚鸡肠。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吃亏啦,受委屈啦,想不通啦,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逊轻慢了你,单位办事不公伤害了你,领导举止言谈没给你面子,这都算不得什么,都要豁达以对,淡然处之。倘若整天围着自己那点儿小九九打转转,时时算计自个儿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与失作为好与坏喜与忧的标准,心胸如此狭窄,怎么能成大器? 二、大气之人,正大光明。 大气做人,首先是要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古人有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做事,一定要光明,不要背地里损害他人利益。 正大光明,还要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掩饰自己的错误,是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但圣人早就告诉我们,不要掩盖自己的错误,要积极改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犯错了,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们都还敬仰他。 君子光明正大,处世磊落,犯错乃无心之错,处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们都可以看得到,不像一般人背地里偷偷摸摸地干坏事,人们难以发现。 三、大气之人,光而不耀。 威而不猛,光而不耀,这是一种大成熟。大气的人,既庄重又温和,所以有威严而不凶猛。大气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发光点,但与人相处绝不会盛气凌人,让人觉得有光辉又不耀眼。 威而不猛,光而不耀,这是一种成熟的人格美。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出去身上的骄矜与浮夸。尊重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的正常权利。还要长存谦卑之心,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谦卑。 四、大气之人,从容果断。 大气之人心态阳光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稳重沉静,坚韧不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敢色。 大气之人淡定从容,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淡定形容一种勇气,行事放松自如,从容冷静,闲看庭前花落,轻摇羽扇城头。淡定形容一种原则,展示出对人对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亲而有度、顺而有持。 古人云“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大气的人,很少扭捏举棋不定。凡是都会思考充足,然后立即付诸心动。一个大气的人,必定细心、从容、果断,富于实干精神。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疗愈原生家庭创伤会经历的七个阶段

原生家庭,指的是父母的家庭,即我们从小长大生活的那个家庭。原生家庭,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受了伤,就要学会去疗愈自己。 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即使上了很多心理学、身心疗愈课程、参加了工作坊、找心理咨询师做了很久的个案,仍然还会在原生家庭的问题中兜兜转转,在痛苦中反复。 虽然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不一样,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受的创伤不同,但疗愈原生家庭所受的创伤,都会经历几个相似的模式和阶段。 如果你仍然在疗愈原生家庭创伤的阶段,或者你想要开始了解、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那么你需要了解“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所要经历的七个阶段。 了解了这七个所需的阶段,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原生家庭,更好的为自己的疗愈提供心理支持。 第一个阶段的状态是:不知道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什么,只是觉得痛苦。 见不到家人的时候想念,见到了家人,过不了多长时间又开始发生矛盾和冲突,无法和睦相处。 有的家庭是只能做浅层次的沟通,大家相敬如“冰”,不能谈及深层次的内容,感情也无法流动。有的人会选择逃离,但是即使离开家人以后,仍然会遇到与家人模式相似的朋友或者同事、上司、伴侣,继续重复熟悉的痛苦。 第二个阶段的状态是:开始明白原生家庭的一些问题,尝试开始重建自己的界限,开始学习划界限。这时会遇到家庭的激烈反对和攻击,会比第一个阶段更加痛苦纠结。 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常常面临非常挣扎的局面:因为暂时还没有办法,或者暂时没有能力离开家庭,有的人就退缩回去以前的家庭互动模式,因为“熟悉的痛苦”还是比“未知的痛苦”会好受一点;但是有的人已经痛够了,选择继续脱离家庭、活出自己,离开家庭的模式。 第三个阶段的状态是:开始可以划界限,可以离开家庭,找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开始医治。开始找到相对安全的“代父母”来得到滋润,但是还没有勇气尝试回家。 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开始能够认识到原生家庭不仅有伤害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很多的传统、习惯都是今天仍然给我们带来祝福的,开始对原生家庭“去妖魔化”,开始有“盼望”。 第四个阶段的状态是:医治到了一个程度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了一点力量,情绪相对比较稳定、平安,可以开始回家了。但是回到家,很快就会“败下阵来”,受到新的伤害,也会反击,也会造成家人新的伤害,不得不再次逃离。 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再回去,再逃离,如此反复,这个阶段会持续一个很长的时间。 因为医治是包括安全感、情绪按钮、内在誓言、自我认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界限把握及其他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一直到在所有的这些问题上我们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稳定的认识,我们才能不那么容易被“戳破”。 第五个阶段的状态是:能够保护自己,基本可以和家人稳定的相处了。 虽然偶尔还是有“戳破”的时候,但是对自己可以不再回到原来原生家庭的循环模式已经有了相当的信心,可以允许自己有被“戳破”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调整回来。至少当受到家人攻击的时候,可以不攻击回去,不造成新的伤害。 第六个阶段的状态是:能够稳定在自己的内部,形成自己的保护膜,不仅在情绪上、心态上,或者行为习惯上都已经可以保持稳定和中正。 好像一层宇宙服一样,不管家人如何攻击和控制,都不会再受到真正的伤害,甚至可以在家人伤害自己的时候,帮助对方疏导情绪,或者表达爱意等,来使对方得到医治。 从这个阶段开始,我们的自我的疗愈就可以使家人开始移动了。我们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观点改变了、我们对待家人的方式开始改变了,我们开始使整个家庭甚至家族都得到疗愈了。 因为我们自己开始成为了一个“稳定剂”,当家人消沉、暴躁、抑郁、苦毒、愁烦、绝望的时候,你开始对他们有医治性,你开始成为一个有“疗愈性”的人了。 第七个阶段的状态是:察觉细化筛选阶段。我喜欢叫这个阶段叫做“筛子”阶段。 在前面的阶段里面,我们都是防护的状态,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隔了一层膜,风和日丽的时候,我们就出来承受一点天伦之乐,天气一变,我们就赶紧把自己保护起来了。有紧张、有抵抗、有连接,也有防护。 到了筛子的阶段,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净化机”,即使是在家人暴跳如雷的时候,依然可以在当下时时察觉,将自己的情绪与将对方的动机细分开来。 当我们能够很好的疗愈自己,去掉自己内部的制约性信念和创伤按钮后,再回到原生家庭的时候,我们就能带着理解、包容、慈悲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也就能了解事情的全貌。真正的疗愈来自于理解,真正的理解来自于充分的了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