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上错车竟不哭不闹,只因妈妈教了她7道“保命题”!

前几日下午3点左右,825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听到乘客喊:“司机师傅,后面有个小孩身边没有大人。”王师傅赶紧把车停靠在路边,走到车厢后面,看到一名小女孩正不哭不闹的坐在椅子上。于是便轻声询问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联系电话,但小女孩一直很警惕的看着司机师傅不说话。 不管王师傅怎么问,小女孩都不开口。王师傅意识到小女孩可能是与家人走丢了,于是立刻向调度员报告情况。 还好,女孩妈妈在发现女孩不见后,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公交公司调度站。在核对了相关信息后,女孩妈妈立即赶往了女孩所在地。一直不哭不闹的小女孩,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终于委屈的哭了出来,边哭着边跑向了妈妈的怀里。 事后女孩妈妈解释称:“当时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才6个月抱在怀里,另一个女儿3岁半跟在后面。当时来了辆公交车,自己光顾着哄怀里的婴儿,就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女儿。等上车以后才发现大女儿不见了。” 据女孩自己说,“当时是看错人了,跟在一个穿着颜色相同的‘妈妈’后面就上了车。上车之后才发现妈妈不见了,但是我不敢哭,免得让大家以为我是自己一个人。妈妈曾经教过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有事找警察叔叔。我就等警察叔叔帮我找到妈妈。” 宝妈说 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普遍差,从小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机智地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这7道“保命题”,家长务必得考考孩子! 1、你放学了,但妈妈今天有事情,要晚一点去接你。如果有陌生的叔叔或阿姨说:“你妈妈让我来接你,跟我走吧!”该怎么做?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管来的人说的有多么动情,都不要跟他走。碰到这种情况,要回去找到老师,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确认一下。如果暂时找不到老师,就呆在原地或人多的地方不动。 2、你一个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个蹲坐在地上的老奶奶,她说:“好孩子,奶奶脚崴了,你能不能扶我回家啊?”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看见奶奶摔倒了,帮忙扶起来就好,但不要把奶奶扶回家。可以叫附近的叔叔阿姨来做,或者是找警察叔叔帮忙。 3、你自己走进了一条小胡同,发现后面一直有人跟着你,该怎么做? 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慌,也不要快步跑开或大声呼救,应尽快走出胡同,或随便看见哪家有人就走进去。向成人或警察求助。 4、你一个人在小区里玩,有陌生叔叔或阿姨过来搭讪,还给你好多好吃的,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不能吃!里面有可能有“毒药”,吃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想吃的话,马上回到家向妈妈要,妈妈买给你吃! 5、妈妈带你去超市或商场时,如果走散了,有阿姨过来说:“我知道你妈妈在哪,我带你去找她。”该怎么做? 孩子和家长走散时往往会很惊慌,一哭反而容易引起坏人的注意。家长要告诉孩子:遇事要冷静,别急着哭。就算妈妈暂时不在身边,过一会也肯定会回来找你的。如果有陌生人要带你去找妈妈,不要随便跟着走,赶紧去找穿制服的叔叔阿姨。 6、妈妈带你出去玩的时候,如果妈妈去上厕所,让你在外面等一下,这时一个陌生叔叔过来说:“孩子,去那边等吧,我那边有好多玩具,一边玩一边等妈妈好吗?”该怎么做? 妈妈尽量不要离开孩子身边,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进厕所,那就告诉孩子:一定要乖乖呆在原地,一动都不要动。不管谁来搭讪,都不要跟他走。那个人说要给你什么好东西,都不要答应他,等妈妈出来后买给你! 7、你一个人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说:“我是抄水表的,开下门让我进去看一下好吗?”该怎么做? 不管门外的人说什么,都不要打开门!而且还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让外面的人觉得家里还有好多人。你可以假装大声喊爸爸妈妈下来开门,或是对门外说:“我爸爸妈妈出去买点东西,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自己打不开门。”然后赶紧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让他们赶快回来。 父母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看着孩子一辈子,与其时刻担心,不如从此刻起,帮助孩子树立起防范意识更重要!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从世界角度来说,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比如付出,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七种情况,造成家长对教育不上心 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 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 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 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 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 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弹钢琴等。 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眼光。 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呢?可以针对以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家长?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Read more

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感觉是对孩子好。其实这样子是害苦了孩子。首先,苦是不能代受的。地藏经讲到,父子至亲,都不能代受苦。那每个人来这个世界,都带着他的福报和业力。有些苦是他要去承受的,现在不受,未来就要受。 所以,苦有两个特点,第一个不能代受。第二个,是平衡的。迟早要受的。早受苦,是早了苦,是好事。那佛弟子,应该在顺利时,身体健康时,把该受的苦受了。身体健康时,受苦能承受起。那老苦,又老,又苦,那就可怜了。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会吃苦耐劳。在西方国家,都不把家产留给孩子,而是贡献给社会。甚至孩子十八岁后,就要独立了。所以西方人生活比较富裕,也有这个原因。那中国人很喜欢把家产留给孩子。这其实也是不好的。花的是父母的钱,用的是自己的福报。这一点很重要的。 要让孩子受些苦,这也是有智慧的爱。自己也不要有享受的心态。不要有轻松的,享福的心态。像世界上顶级的富翁,许多都是从苦中来的。那高僧大德,他们能成就,也是从苦中来的。受苦,其实是了业。过去造下的恶业现前了,那苦就现前。 在父母溺爱下,孩子从小就不受苦。那长大后会如何呢。嫁人前,一点都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帮父母分担烦恼,到了结婚后,又不懂的孝顺公婆长辈,那在孝顺上就有缺,以后生活就会很苦,就要把这个苦也补回来。所以说,不会因为你爱你的孩子,上天就不会让他受苦拉。大道无私。人要大道无私,不自私,不私情,才能和道相应。想要让孩子有出息,就好好教导,要珍惜福报,要多培福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你自己粗茶淡饭,却让孩子锦衣玉食?

01 闺蜜Ann约我吃饭叙旧,我们坐下点好菜,刚上来两道,她的手机就响了。接完电话,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我用美食诱惑她,她依然兴趣缺缺。 我忍不住问她,什么电话能瞬间把你弄成这样? Ann叹了口气告诉我,打电话过来的是她一位叔叔,找她借两万块钱,请她一定一定要帮这个忙。 我顺口问道,他借钱干吗用啊? Ann郁闷地说,他儿子要和同学去美国玩,需要几万块,但家里没这么多钱,一开始他说太贵了,劝儿子放弃吧!但这表弟从小娇纵惯了,二十岁的人了,有什么不依他就立刻暴跳如雷,这不都绝食两天了,说已经跟同学约好了,如果不去就太丢脸了,要是不让他去美国,他就死给他们看。 我冷哼一声:那就去死喽,这种孩子,整个窝囊废,针刺一下都大叫三声,哪有死的勇气。 Ann说:谁说不是呢,但人家担心宝贝儿子,忙不迭地就答应了,所以过来借钱了。说实话,去年他就跟我借了5000块钱,因为他儿子吵着要苹果6S,他们夫妻一个月收入加起来不足7000,但无比宠溺儿子,从小对他的要求就有求必应,认为这样才叫爱孩子,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以前我们苦,现在不能让孩子再苦了”。 这话也没错,可也得量力而行吧!小时候,他儿子只是要求买买玩具,他还负担得起,但是现在一会儿要换手机,一会儿要换平板电脑,一会儿要出国,他们早就吃不消了,只好找亲戚借钱,很多人早就不待见他们一家了。 我忍不住问:有这么夸张吗? Ann一脸抽抽地说,你是没看见我这个表弟,父母一年收入不足十万,但他凡请同学必上五星级酒店,身上的衣服必须买名牌,一双运动鞋就近两千,而且只要新款一上,就要去买,他们那点家底,早就给他折腾光了,过年时,他父母还在发愁,以后他结婚的钱怎么办?据说他妈妈又多打了三份工,才勉强维持了他的开销。 我说:你们有没有劝过他们? Ann翻了个白眼:怎么没劝?劝得嘴巴都干了,他们只会皱着眉头,可怜巴巴地说‘有什么办法啊,就只有这一个孩子啊’,好像你所有的劝诫,就是阻止他爱孩子似的。 02 我完全理解Ann的感受。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女孩,当时她拎着一万几一个的包包,脖子上的钻石硕大闪亮,穿着一件玫红色的羊绒大衣,头发打着波浪卷,开着一辆几十万的车上下班。 一开始,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个白富美,即使不是,也是个殷实人家的女儿。 后来有人无意听到她打电话,才知道这一切的真相。她的父亲是一名保安,母亲是环卫工人,买车的时候,家里所有的存款就只有三万,父母厚着脸皮去跟亲戚们借了十几万,其余的采用按揭付款形式。父母给她打电话,就是因为按揭款还差一点,问她能不能拿一点出来,听了这话,她特别激动,谴责父母没用,人家的父母给孩子名车豪宅,自己买辆车居然那么费劲,由于她太激动,才被人听到了这个电话。 知道真相后,很多人都在背后谴责这个女孩,认为她虚荣,无情,不孝。 我对这样的女孩也没有好感,但我更不赞同的是这些父母的做法:家里明明只有三万,孩子要三十万的车也答应?买不起就借就贷款?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说,孩子想要,没办法啊!不能让孩子失望啊! 想必,这种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女孩才会提出这种要求。 这段时间,网上流转了不少文章,类似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父母活得低声下气,你却光鲜亮丽,很多人纷纷谴责这样的孩子。 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个问题:是谁提供了他们去远方的路资?是谁委屈了自己,让他们过得光鲜亮丽?不要说这就是伟大的父爱母爱。 爱有很多种,我惟独不觉得这种爱伟大,如果非要给这种爱一个形容词,那也就只能给个“愚蠢”,他们亲手用爱的名义,将好端端一个孩子,养得人事不知,失去人性,难道这是值得歌颂的事? 03

Read more

孩子长不高,原因怪家长,后悔没有早知道!

孩子最终的身高70%来自于遗传,只有30%来自后天。爸爸妈妈别小看这30%,以下这些行为就是孩子长个儿的最大障碍,千万要杜绝。不要等到孩子长不高定型了才后悔哦! 1.晚睡 很多父母都是晚上12点才睡觉,宝宝们也相应睡的很晚。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间是深夜11点至凌晨4点,如果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熟睡,可以有助于发挥生长激素的生理效应,促进身高发育。 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大约需要30分钟,所以平时尽量让孩子在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这样才能在深夜11点左右进入熟悉状态。 2.起太早 家长早早要赶去上班,只能是早一点叫宝宝起床,好让能够帮宝宝尽快梳洗、吃早餐。 但过早地叫醒宝宝,竟然会影响到他的身高发育!宝宝要长高个子,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每天至少确保8小时以上。因为生长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后45-90分钟内明显升高,且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超过全天量的一半以上。 宝宝只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清醒时并不分泌。爸妈尽量每天保证宝宝的充足睡眠,尽量让他睡到“自然醒”。 3.少坐多动 宝宝爱玩,家长往往在家里喜欢买一大堆玩具给孩子,希望能够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变得更聪明。 但宝宝长期坐着一动不动,特别影响身高发育。 爸爸妈妈平时要重视宝宝的体育锻炼,宝宝运动时,尤其是走、跑、跳等运动,会拉扯关节,使身体的长骨受力,从而刺激骨骼两端软骨的发育,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帮助孩子长高。 4.心理障碍 不止外部因素,心理因素也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孩子身体没有疾病,却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的情况下,父母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比如说孩子听了一个恐怖故事,或者家中父母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都有可能对孩子的心智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打破生长激素分泌的日常速率。 5.吃太多 想要宝宝营养充足,快高长大,妈妈们都喜欢让宝宝吃饱一点。父母 然而,人在饥饿状态下,会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这可以刺激儿童骨骼生长。相反,吃得过饱反而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家长要注意宝宝每顿饭不可塞太饱,另外还要注意均衡营养,重视蛋白质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亲爱的妈妈们,当下一次别人问你孩子怎么长高,别只知道“晒晒太阳补钙”哦。 只有我们改善每天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与孩子共同快速成长!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教子良方─ ─如何与孩子交谈

现代父母都很忙,和幼儿交谈是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教育方式。良好的交流能帮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和与他人良好的关系,也会让幼儿生活得更愉快,在以后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都能保持良好的感觉。 亲子交谈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发育的重要里程碑。幼儿的社交能力、智力发展都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语言发育迟缓能导致幼儿自我封闭,学习困难等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学习语言是个自动的过程,其实不然,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学习语言。 听父母说话和父母对他们说话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当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型被大量重复后,这种被动式的接受语言(Receptive language) 就会逐渐转变成为幼儿的活动语言(Active vocabulary),即幼儿可以使用的语言。研究表示,一个孩子在能够说一个字之前要至少听到这个字500遍以上。这意味着父母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听到谈话。 另外,在与幼儿的交谈中,父母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表达自己想法的辞汇和句子,纠正错误和扩大他们的辞汇量, 解释他们还不明白的词语,会极大的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 亲子交谈有助于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家长们就和孩子建立一个密切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会寻求您的帮助。作为家长也会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比较敏感。与父母关系密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较少出现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 家长应认真听孩子说的话,那是他们的思想、意见和感情的表达过程。有时尽管不太清晰准确,但却包含很多资讯。在此过程中能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品性和成长的过程。 平等、平和与充满鼓励性的对话能让孩子更相信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建立更多的自信,有助于您修正他们不好的行为,传递着爱和关心。在矛盾发生时的对话更能传达一个有力的资讯,就是问题或矛盾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是可以解决的。 亲子交谈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孩子 这个世界对于弱小的孩子们来说,复杂而又充满挑战。许多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甚至让孩子们有些担心和害怕。家长们可以在谈话中了解到孩子的一些疑问和不解,然后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给他们听。 记得有一次,我先生的车被别人误撞,一边的车门凹下去一大块。儿子每次看到爸爸的车都会问「爸爸的车怎么了?」,每次我都简单的解释一下原因,然后我告诉儿子,车说:「太痛了,以后开车一定要小心呀,不让就会把我碰伤的。」孩子记住了,经常提醒我开车要小心,不要开的太快,「车会痛的」他说。可怕的车祸在孩子的心里没有留下阴影,反而提醒他做事要小心,否则就会有不必要的损失。 有时家长们突然觉的自己孩子的情绪变得很糟糕,烦躁、发怒、不安、哭闹。排除一些外在的因素如累了、口渴或饥饿等原因外,也可能是在幼稚园或其他地方发生过什么让孩子不高兴的事情。如果您能慢慢的问问孩子,也许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创造每一个机会 孩子们很忙,家长们也很忙。也许很难找一个机会坐下来和孩子好好的交流一下。所以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和孩子随时进行简单的交流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办法。这样的好处在于孩子觉的您总是开放的,随时欢迎与他们交谈,您喜欢和他们说话。 比如,在一起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就电视节目作为交谈的起点,您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些刚刚看到的内容,引导孩子学习其中正面的事物。此外,在车里就餐时,睡觉前的故事时间或散步时,都是您可以用来和孩子聊天的好机会。 注意谈话的方式 家长朋友们如果能接受孩子,他个人的一切,无论其优点或缺点,会让亲子交流变得更容易。一个被父母接受的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相反,命令、讽刺、挖苦、责备和长篇大论式的谈话方式会把孩子推的更远。 如丹丹告诉妈妈「妈妈,我害怕一个人睡。」 妈妈A说:「真不像话,这么大了还像一个BABY一样,没有什么可怕的。」 妈妈B说:「我知道你害怕,我会把夜灯打开,门也打开。」

Read more

这样帮孩子辅导作业,孩子成绩一定大幅提升

具体实施上,可以把握这么几个原则: 1。重“示范”,忌“替代”。 即,不要让孩子觉得,“检查是妈妈的事情”。 例如,可以说“咱们一起来检查”,而尽量不说“拿来让妈妈检查一下”。 检查时,家长可以出声说出如何检查的方法, 比如“减法题目就用加法来查一下吧,2+3,得5,对了。” 这样孩子就可以学习到检查的方法。 2。重“验证”,忌“批评” 即,检查时不只跟孩子说错误的地方,也借机表扬他做对的地方。 毕竟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做十道题,不至于错一半以上。 每道题都念叨一遍,“对的、对的、对的、对的、对的,嗯?这个是对的吗?” 这样可以增加正面反馈的机会,让孩子不至于觉得“一起检查”是个特别可怕会被妈妈批评的过程。 让孩子“不反感”,是任何事情开始阶段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 请千万不要板着个脸,好像判官一样。 回想一下幼儿时期用什么样的心态带孩子学走路、学做家务的。 毕竟我们希望孩子在学习初期获得正面评价,所以不要把必须指出错误的这个环节搞得太严肃,否则后续的正面激励效果也就没那么好了。 3。逐步放手,循序渐进。 放手的过程不必着急。 不管示范了多少遍,真的开始自己上手的时候,还是会有点担心的。 就好像学自行车,从扶着车到不扶着车,中间还会有“其实没扶但是还是跟着跑,让你以为还扶着”的阶段。 所以一开始让孩子检查,家长可以陪在旁边,孩子检查的对,就小夸奖一下,万一不对,也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再仔细看一下。然后还是说,“你自己检查出来了,真厉害。”这样的。 如果孩子胆子小,不愿意尝试自己检查,家长可以“故意犯错”,故意指着他本来做对的题目,说“好像不太对吧”。 孩子对自己被错怪了这种事儿往往比较激动,这样家长就可以顺势表示,“哎呀看来我检查也不靠谱,你也一起来查吧,咱们查两遍,这样就安全了。”之类的。 稍微熟练了一点之后,或者如果察觉到孩子比较依赖家长的检查,可以逐步放宽结果的范围。 比如一开始肯定会说,这道题这里不对。

Read more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1] 元旦放假第二天,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女儿在客厅玩游戏。 我有点生气:你又在玩,老师没留作业吗,你怎么一眼书都不看?女儿不耐烦地说:妈妈,我每天做卷子做到吐,读书太苦了,放假就玩会儿呗。 我问她,你还记得乡下那个舅老爷吗?女儿点头:记得,不就是你经常帮助的那个舅姥爷吗? 是的。 去年冬天,我去给姥姥扫墓。正准备上车返回,看到一个人从对面走过来,四目相对,我们同时认出了彼此。按辈分,我应该叫他舅舅,但他比我大不了多少,我小时候住姥姥家时经常和他玩,更喜欢喊他的乳名——明子。 明子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指着不远处一栋房子说:那就是我家,都到门口了,一定进去坐坐。盛情难却,我和老公跟着明子进了他家。 房子是新盖的,可屋里除了几张床,几乎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 我问:这么好的房子怎么不买家具呢? 明子不好意思地挠头:盖房子就借了不少的钱,我媳妇身体还不好,常年吃药,孩子又多,我一边种地一边打工,挣了钱赶紧还账,家里半年没买肉了,孩子们都馋得跟猫似的。 回家路上,我和老公说:明子家的日子太难了,有机会咱帮他申请点救济金吧。 [2] 春节前,我去一家相关机构问救济金的事,明子的条件够了,只是需要村、镇、市三级盖章的介绍信。 我帮明子写好信,从手机上发了过去,让他找地方打印出来去盖章。 过了好几天,明子沮丧地打来电话说:算了吧,一级级地盖章,怕不行吧? 我不甘心,知道他只是自卑和自馁。好在我还认识几个人,就辗转和他们镇里的工作人员通了电话,对方很客气,表示只要是实情一定帮忙解决。 在离春节放假还有两天的时候,明子终于拿着那封盖好了章的介绍信给我送来。我带着他到相关机构领钱,出来时,明子满脸感激地说:孩子们可以好好过个年了,多买点肉吃。 他拿出两百元钱说是给我女儿的压岁钱,我赶紧推回去:快回吧,晚了坐不上班车了。 寒风中,看着明子的背影走远,我的泪湿了双眼。大家天天嚷着膳食营养,吃素食,少吃荤的时候,而对于明子一家,吃肉,依然是在改善伙食。 [3] 前几天,我与好友谢小姐,说起一些难以想象的贫穷。 她说,你没有经历过那种日子自然很难理解。秋天时,她奶奶老家的一位亲戚,挑着两筐葡萄来卖,赤脚从家里走到城里。她非常震惊,竟然还有人因为穷舍不得买鞋穿。 谢小姐说,像他亲戚这样的人很多,日子都过得很苦。他们大多早早辍学,想早点出来挣钱,可是,几乎一辈子都在底层挣扎。 我陷入沉思。 好多人在痛斥高考的时候,我觉得高考其实还是很公平的。如果没有高考,不鼓励努力读书,贫困的农家孩子又凭什么完成命运逆袭?

Read more

你懂得如何跟小孩聊天吗?看完茅塞顿开(精)

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跟小朋友聊天,他们跟小孩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 “功课写完了没?” “琴练了没?” “今天考几分?” 别把质问当聊天。这种状况比较像是质问,很难称作是聊天,因为通常都是以问句始,以斥责终。在中式的家庭里,鲜有和乐融融的晚餐时间、睡前时间及聊天时间。于是乎,你会发现,孩子在你面前几乎都是哑巴,久而久之,你对他也越来越陌生。 1. 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而且不妨从细节开始。 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孩子很难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这样会让聊天很难持续下去。 你可以改问:“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出自然、音乐、国语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问:“喔!那自然课今天教什么?”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教气象啊!什么气温、风向的,无聊死了!”“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你就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 以前孩子刚上学时,我跟孩子聊天的开头常常是: “今天的营养午餐(或点心)有哪些呀?”“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学校跟谁玩?早自习在做些什么呢?画画课画些什么呢?” “你们班最多人喜欢的男生是谁啊?你喜欢谁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2 从别人的事谈起 桐桐刚入学时,我想要知道她在学校的状况,因此,我用了一点迂回手法。在聊天过程中,我先问她: “你们班上最调皮的是谁?”她说了一个名字。“他做了些什么事惹老师生气呢?”女儿如数家珍地说:“上课讲话啊!还有昨天用东西丢同学的头!”“那老师怎么办?”“老师罚他站啊!”“站多久?”“站到下课啊!超惨的!” “啊!真的啊!好可怜喔。都不能坐下,脚一定很酸。” “对啊,下课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们老师这么凶啊?” “还好啦!有一点凶。” “那你有没有被老师凶过?” “没有!我很乖。”

Read more

3岁、7岁、10岁,孩子的重要转折点! (建议保存)

从 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大脑在10岁以后就“定型”了,所以3岁、7岁、10岁不但是脑部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一旦错过孩子大脑发展的 关键期,就算日后上再多的才艺班也补不回来!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就要好好把握这三个黄金时期,从小锻炼孩子的大脑潜能! 一、0岁~3岁:发展大脑本能 这段时期锻炼大脑潜能的关键在于培养大脑功能的基础——本能。而要打造长大以后也很活跃的大脑基础,重点就在训练脑神经细胞具备最基本的本能。 3岁之前的儿童脑部,会陆续出现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这些本能也会让幼儿的大脑出现各种特征,例如:想竞争,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为妈妈或兄弟姊妹等周围人们的同伴。 比方说,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却毫无动静,不妨改说:“我们来比赛谁收拾得快!”孩子听了就会开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却依旧慢吞吞,不如提议:“看谁先跑到那边。”孩子就会产生斗志往前跑。这些都是生存本能产生了想竞争的特性后,进一步引发的反应。此外,儿童虽然不喜欢填鸭式地硬塞太多知识,对于学一点点新东西却会觉得开心,这就是因为求知本能产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要锻炼脑神经细胞的本能,就要善用这类“想要”的特性,妈妈在成为同伴的同时,也累积一起“竞争”或是“多了解一点”的体验。 0岁~3岁这个阶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着孩子有没有会做很多事?或是有没有比别人强?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对话,并且经常夸奖孩子。 二、3岁~7岁:戒除大脑坏习惯 “待会再做”这句话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换句话说,老爱讲“等一下“的小孩,大脑没办法培养主动想做的心情,就不会启动自我酬偿系统;自我酬偿系统不作用,思考力和记忆力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加上没有贯彻到底的企图心,最后会变成一事无成的脑袋。 当孩子说出“等一下”时,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想马上去做。若是因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说:因为正在打电玩,所以听到要收拾房间就回答“待会再做”,这种状况下,可以问孩子:“现在赶快收拾,吃完饭就可以尽情打电动,你觉得先做哪件事比较好呢?”这种因应方式就是促进自我酬偿系统作用启动,让孩子主动说出:“我现在先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来就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妨花点心思设计出类似比赛的方式,和孩子同乐,以去除“讨厌”这种情绪为先决条件。总之,请仔细观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导,别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习惯。 3岁~7岁适度进行“修剪”,彻底打好脑神经传导回路网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并不是教授知识与技巧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把目标放在扎稳基础,打造念书和运动都能兼顾的大脑,将心力放在改掉影响锻炼大脑功能、本能及心的“脑部坏习惯”。 三、7岁~10岁:培养大脑的主动好习惯 7岁~10岁之后,是适合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不过从锻炼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父母亲务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要总对孩子说“快去念书”这种话。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属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大人,必须妥善指引一条明路,而主要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利用好的问题,将“要这样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怎么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比方说,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父母光说“自然科要多用功一点!”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啊”,这样还是没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不如改用这种方式:“妈妈小时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过,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来想怎么办呢?” 话说到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说给孩子听也无所谓。或者可提出两种方式,问孩子“你想选哪一种?”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也要这样!”“我会这么做!”如果想让孩子也思考解决方法,就说:“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说吧!你是妈妈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办法。”试着用这种提议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来之后,别忘了大力称赞:“真不愧是妈妈的小孩!”借由这种方式养成孩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头脑。 7岁~10岁之后的大脑潜能锻炼重点,在于运用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妥善引导孩子的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