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70%男人迈不过这道坎

59岁,这个即将退休颐养天年的年龄,却成为许多男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为何在这个岁数,诸多疾病突然袭来?怎样才能安全度过这道坎,做到健康长寿呢? 59前后七成男性出问题 “这的确是个危险的年龄,医院里不少心肌梗死、中风和肺癌患者都是这个年龄发病的。”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支修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58岁到61岁是步入老年的开始,特别是男性,这个时期身体器官开始衰老退化、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加上退休将至,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近七成人可能出现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 在陕西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心内科病房里,记者进行了为期80天的调查。结果发现,这段时间内,因心肌梗死前来抢救治疗的患者中,超过一半都是年龄在59—61岁之间的男性。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60岁左右的男性中,因发生冠心病前来就医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 “我遇到过许多病人,都是在退休前后两年身体出现不适前来就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说,他曾诊治过一位姓王的病人,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老总。快退休了,老王经常失眠、精神不振,紧接着血压升高,血糖也持续不稳定。就在退休前一个月,老王终于坚持不住倒下了。被家人送到医院时,他不仅严重高血压、高血糖,而且还心率失常。“幸好医院抢救及时,真是差点栽倒在退休这一年啊!”事后,老王不无感慨地说。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由该国蔚山医学院、首尔医学院和高丽医学院共同进行的“韩国人疾病负担报告”调查显示,对于男性来说,要想活到100岁,一定要越过60岁的难关。报告指出:“比起女性,男性英年早逝者更多,而一旦跨过60岁门槛,男性往往能活过平均寿命。在50多岁和60岁的人群中,将近一半死于癌症或心脑血管疾病。” 三类疾病最易找上门 对于59岁左右的男性来说,三类疾病最容易找上门。 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类死亡原因预测报告》中,心肌梗死排在首位,预计到2030年,心肌梗死造成的死亡将占总体死亡原因的13.4%。 “这类疾病是中老年的一大杀手。”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王拥军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到了59岁左右,人心脏血液输出量与20岁相比,约减少20%—30%,本身就存在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而这个年龄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知识分子等,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很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如果再加上烟酒过度、应酬多、生活无规律等,心脑血管疾病当然极易发生。 二是肿瘤。肿瘤是老年人中的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致死的前两位原因。据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最为常见、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 许多老人“谈癌色变”,这是因为他们周围不少朋友,刚退休就因为各种肿瘤要忍受手术、化疗的痛苦,“还没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已经被肿瘤夺去了生存机会。所以对59岁的男性来说,肿瘤不能不防。” 三是肺病。在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中,肺炎和肺癌是威胁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疾病。 肺癌高危人群有三个“20”:吸烟20年以上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20岁以前开始吸烟的。里面只要符合一条,就很容易患上肺癌。“在59岁左右的人当中,有吸烟习惯的人大多符合这些因素,所以肺癌也就成了多发病。”支修益同时指出,59岁戒烟还来得及,因为老年生活刚刚开始,以后还有二三十年的路要走,“从退休后开始戒烟,完全有可能远离肺癌。” 退休男人心理更脆弱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退休前后,心理上的变化也很多见。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退休之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抑郁、易怒、偏执等心理症状。 “59岁正是退休前一年。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调整不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北京老年心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表示,退休,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经济收入、地位、名誉及话语权等,都将发生变化。如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孤独寂寞,情绪消沉,甚至出现偏离常态的行为等。尤其是刚退休,突然闲下来,会感到无聊、郁闷,甚至悲观,会变得多思多虑、敏感,加上年老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就会产生疑虑、焦躁心理。有人称上述现象为“离退休综合征”。“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约25%的退休老人都可能出现该状况。这些不健康心理还会损害人们的生理功能,影响免疫力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引发和加重各种疾病。”韩布新指出,面临退休的人可以通过四方面来克服“离退休综合征”: 首先,要接受退休的事实,要想得开,放得下。尽量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多与亲人朋友沟通、多参加社交活动,使不良情绪尽快释放或转移。 其次,要学会知足常乐。退休后,一些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不要期望过高,要学会满足。 再次,培养生活情趣和爱好。如养花、养鸟、下棋等,使生活丰富多彩,让锻炼身体与有益身心的爱好结合起来。 最后,儿女要多关心父母。孩子们要经常给老爸老妈写写信、打打电话或看望他们,陪伴退休的父母走过这个阶段,逐渐让他们接受新的生活。 文源:生命时报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有这 8 个症状代表你真的累坏了!

结束了马不停蹄的一天,洗完澡,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感觉身体和脑袋彻底被掏空⋯⋯仔细回想,即使已有意识地将生活与工作做好区隔,尽力维持平衡状态,但随着专案截止日期、回不完的信件和处理不完的代办事项排山倒海而来,仍难以避免地打破平衡,陷入了慢性疲劳的泥淖之中。 若你大多时间都觉得自己很累,身体能量仿佛被消耗殆尽,不仅严重影响工作表现,甚至会对健康、人际关系引发负面骨牌效应。看看以下倦怠征状是否有符合,无论是情绪上的、精神上的或生理上的,予以正面迎击,帮助自己更高效地生活和工作,才能离成功再近一点。 1. 思绪常常突然断线? 庞大的压力、慢性疲劳都会影响你的专注力,让我们不论是在谈话中、写电子邮件,甚至是在发想灵感时,都难以保持专注,甚至变得比以前更健忘。 2. 忙到没时间拥有嗜好? 不管你的休闲爱好是花时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和朋友一起吃吃喝喝、看电视、运动还是插花、捏陶,你都应该永远将其视为生活第一顺位。兴趣嗜好可以帮助你应对压力,并确保你的生活平衡且欢喜。 3. 与人交谈时,难以充分表达和参与? 如果你的脑袋里总是塞满了工作,与你亲近的另一半、朋友与家庭成员恐怕会抱怨,你所思所为全是工作,不知不觉中已然忽略了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性。 4. 总是睡眠不足? 即使已经过了下班时间,闭上双眼,心里还是在想着工作;即使睡着了,还是容易被惊醒,或是醒来仍然感觉疲惫不堪?这说明了你的工作已然干扰你从压力感知中恢复的能力,严重的睡眠不足,也降低了你处理日常问题与挑战的应有效率。 5. 经常忘记吃饭? 不仅时常过了用餐时间尚未吃饭,还总是不加思索地买了快速方便的速食料理来填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严重影响身体的能量水平、情绪和工作生产力。 6. 经常肠胃打结、胸闷不适? 过量的压力,常伴随着胸闷、呼吸困难、胃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出现在身心俱疲的人身上,但如果你这些病征在休假时仍未见改善,应主动就诊咨询。 7. 感觉与生活脱节? 相较于过去的工作表现,因为忙到整个人「烧坏了」,导致你的状态每况愈下,即使是入门级的任务,甚至连简单的回覆电子邮件都觉得有点吃力;就连个人生活,也觉得有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8. 对待他人会「不自觉地」无理或粗鲁

Read more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 这个爸爸的回答震惊无数父母!

不同的回答决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美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中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2、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3、我如果想有钱,也得通过劳力和努力获得。 获得了这些信息,这个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他也想通过努力像爸爸一样获得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中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获得的信息是:1、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2、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3、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 于是,当孩子长大接手父亲的财富以后,便不会知道珍惜和努力,应了古语的〝富不过三代〞!这位中国爸爸传给自己孩子的仅仅是物质财富,没有精神财富作依托,物质财富是一把〝双刃剑〞。 不同的回答决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很显然,美国爸爸的回答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实干家,而中国爸爸的回答只能让孩子成为软弱无能的〝啃老族〞。 不要对孩子太宠爱,那其实是变相的〝伤害〞。 父母无私无悔的付出只会导致孩子的无情与无能,溺爱与给予只会让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与其想着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不如培养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么成为一个有钱人,而不是只给他钱。 你应该告诉孩子: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用你的知识赚取更多财富,通过理财创造自己未来的生活,但我的钱跟你没关系。 所以,当孩子问你同样的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像那位美国爸爸一样,告诉他:〝我有钱,你没有。我并不欠你什么。所以,你得靠自己,为了你憧憬的生活努力。而不是无所事事,坐享其成。〞 那么孩子就会很独立,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那么你传给孩子的就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来源:名校家长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吃一顿它可刮三天油 降血脂就靠它

一年一度的过年假期结束了,大家是不是又中了那句,“每逢过年胖三斤”的玩笑话了?冬季,人体为了保存体温,会自动储存脂肪来过冬,这是人的本能。再加上过年大鱼大肉是少不了的,大家的体重肯定是蹭蹭蹭的往上涨。而中老年朋友很多都会有血脂高、胆固醇高的症状,也是体内、血液中脂肪含量较高造成的。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款美食,吃它可以刮掉我们身体多余的油脂,大家一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食物?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笋,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笋的功效和价值。 吃一顿它,可刮三天油!减肥、降血脂就靠它! 【食笋文化】 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诗经》时代,竹笋就成为食物:“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商朝竹笋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记有80多中竹笋品种。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中国素有竹文化历史,竹笋是竹文化中脍炙人口的一个“零件”。它使竹文化的韵味进入饮食领域。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肉烧竹。” 【笋的营养的价值】 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多种维生素。笋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含有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淡竹笋的药用价值】 性味:甘;寒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痰。主热狂;头风;头痛;心胸烦闷;眩晕;惊痫;小儿惊风 适宜:肥胖、习惯性便秘、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浮肿、腹水、小便不利、风热感冒、肺热咳嗽、黄痰、小儿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 汪颖《食物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摘录:《中华本草》 【笋的功效】 降低胆固醇 竹笋中含丰富的粗纤维,食后能促进肠道蠕动,可促进大便排出和加速胆固醇的代谢,因而能降低血中胆固醇。 开胃健脾 竹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脘痞纳呆之病症。 增强机体免疫力 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清毒消痰 竹笋味甘,性微寒,所含脂肪、糖分含量低,孕期上火或是咳嗽痰多的孕妈妈吃竹笋有助于清热解毒,消痰止咳。 静心散热

Read more

一个死刑犯给父母的信

有爱的父母们,用心看看吧。 。 。 *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一个死刑犯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 我明天就要行刑了,我也不知道我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往事一幕幕闪过眼前… 3岁那年,我跑太快被石头绊倒,妳急着扶我起来安慰,还往石头踢了两脚,「不哭不哭,都是石头坏坏!」让本来忍住不哭的我抱着妳委屈哭了好久,是妳让我知道原来跌倒是石头的错,但我不知道妳只是为了哄我别哭。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饭,妳就把饭端来一口一口喂我吃。是妳让我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享受,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我弄脏衣服,最后还要麻烦妳去洗。 6岁那年,妳带我到玩具店挑圣诞礼物,说好只能买一样。但买了变形金刚后我还想要模型飞机,妳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直到妳乖乖付了钱。是妳让我知道原来用这招妳就会妥协,但我不知道妳只是不想在别人面前丢脸。 8岁那年,我想学着洗袜子,妳怕我洗不干净,我想学习刷碗,妳怕我把碗打破,我想自己盛饭,妳怕我被烫到。是妳让我知道原来我不能面对的困难和危险这么多,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麻烦不想重作家事。 10岁那年,妳帮我报名3个升学班和2个才艺班,当我每天都被课业逼得晚回家,妳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想让在亲友面前炫耀。 13岁那年,我踢球打破邻居窗户,妳赔钱后带我去跟邻居道歉。是妳让我知道原来闯祸后只要说「对不起」就没事了,但我不知道妳心里抱怨邻居敲诈。 15岁那年,我想学钢琴,妳向人借钱帮我买了一台,但1个月后我就再也没弹过。是妳让我知道原来没钱也可以耍任性,但我不知道妳用3年才还清债务。 19岁那年,我考大学,妳說当律师钱多地位高。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只要按照妳帮我规划的路就好了,但我不知道妳只是用我弥补妳当年考不上法律系的遗憾。 20岁那年,我想换新手机,于是跟妳說这样就能常常打给妳,妳立刻汇了3万块给我,但我一年也没打几次电话回家。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妳是我的行动提款机,但我不知道妳多期待我打电话祝妳生日快乐。 24岁那年,我毕业后妳托熟人帮我在大公司找了好工作。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大学不认真念也能抱铁饭碗,但我不知道这是妳拜托了多少人才求来的。 27岁那年,妳眼看我不停换女朋友,女孩们都说我不负责任,妳說是她们配不上我。是妳让我以为自己条件很好,但我不知道妳帮我求了多少次相亲。 32岁那年,我欠了千万赌债,妳气得病倒,但还是帮我还清债务。是妳让我知道原来不管我做什么都有妳帮我解决,但我不知道这是妳准备养老的棺材本。 35岁这一年,妳再也帮不了我了,因为我抢劫结伙杀人。听到死刑判决,妳骂老天不公,妳苦了一辈子却得到这种结果。 我终于知道,是妳以爱的名义一次次夺走我成长的机会,一次次扼杀我生存的能力,一次次剥夺我为人生负责的权利!原来临死前,我根本没有长大过!原来用错误方式爱孩子,代价是两代人的痛苦,原来教育没有重来的机会,原来是妳亲手把我送上断头台…! 爸妈,你们要保重!我明天就要走了,希望在另一个世界,我能学会为自己负责。 不知该恨妳还是爱妳的儿子上. 再看看一封CEO写给父母的信。看完这两封信,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有位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Read more

孩子并不是负担,而是幸福的能量

一提到生小孩,你想到什么?家庭开销会变大、教养很具有挑战、生活负担更沉重?大多数人提到生小孩,大多直接联想到「负荷」,即便孩子很可爱、育儿过程很开心,也还是「甜蜜的负荷」,似乎,孩子对家庭来说,就只有负向的消耗,没有正向的「贡献」。 这样的观念,该是翻转的时候了。根据我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对家庭也可以是有「贡献」的,而且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来展现对家庭的正面力量,还能有效提升父母的幸福感,甚至增进婚姻满意度。 工作与生养子女两者是否难以兼得,已是老掉牙的题目,却很难有人给出肯定的答案。就学术领域来看,如果搜寻工作与家庭议题的文献,多将「子女」、特别是「年幼子女」视为重要的家庭要求(family demand)指标,抑或将子女视为父母工作的被影响者。 幼儿的童言童语,提升父母的幸福感 在这样的框架下,似乎大家都忽视了子女在家庭中可能扮演的主动、正向之角色。 子女年幼时,表面上能为家庭做的事情虽不多,但其自然展现的童言童语与贴心举动,其实有很强大的力量。我曾对父母焦点团体进行访谈,很多父母都提到孩子「嘴巴很甜」,常会说灌迷汤式的话,例如:「我最爱爸爸了!」、「我要永远跟妈妈在一起!」,总让人听了甜滋滋。 亲亲抱抱等撒娇的肢体动作,更是家有幼儿的父母之专属福利。在焦点团体访谈中,父母们若回忆起家中较大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也会亲亲抱抱,但长大后就很少如此了,这样的转变总会让父母更珍惜现在与家中幼儿的亲密肢体互动。 另外,幼儿也会展现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来协助或关心父母,例如主动帮忙做简单家事、父母心情不好时拿出心爱玩偶来安慰等;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说,孩子这种贴心行为,因其纯真自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我们进一步研究:在生活充满各式压力的情况下,幼儿的贴心行为还能增进父母的幸福感吗?在研究了209对、平均年龄介于35~38岁的父母之后,我们发现,不论父母工时长不长、赚的多或少、睡眠充足与否、休闲时间够不够,子女的贴心行为都能有效提高父母的幸福感,甚至还能让婚姻满意度更优。 请注意,子女的贴心能为父母带来的能量,不是某种社经阶级的专属福利,而是研究中大多数的父母都能感受到的。唯一有差别的是,母亲感受到的子女贴心程度,明显的比父亲高,这可能是因为多数幼儿的主要照顾者仍是母亲,母亲投入较多时间、心力在孩子上。 也就是说,对育有幼儿的父母来说,虽然生活负荷不小,但不见得要以「撑过去就好」的心态来面对育儿时光,或者干脆不生;其实,小小孩也可以是父母可贵的心理能量,不妨enjoy(享受)这段日子。 达成父母的期望,让孩子充满成就感 上述研究提到的贴心行为主要是针对6岁以下的幼儿,当孩子渐渐长大,虽少了天真的童言童语,但对应其年龄阶段,孩子能为自己及家庭做的事情愈来愈多,在学术上称为「子女职责」。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子职期望」,会直接影响子职实践程度,而且实践子职任务,对于孩子的个人福祉有正向助益。 简单来说,父母的期望,对孩子其实很重要,父母期望能明确传达、让孩子知道、孩子才能够做到――当然,要是合情合理的期望。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喜欢适当的被要求,也喜欢达成父母要求所带来的成就感,「能帮上爸爸妈妈」、「能帮上家里」等感受,对孩子来说也是正向的。 我们在针对国小高年级学童的研究中,将子女职责分为「独立自制、主动沟通、体恤、联系安心、新知反哺」等五面向,这有生活层面的、学习层面、人际层面等。独立自制包含完成自己该做的事、照顾及注意自己的身体与安全;主动沟通包含与父母分享心情、讨论问题;体恤包含主动参与家务、表达对于父母的感谢与关心;联系安心意指让父母知道行踪与交友状况;新知反哺则指子女教父母自己学习到的新知,并协助父母解决问题(如网路或科技产品知识)。 研究指出,适龄、合宜的子女职责,父母是应该让子女知道且承担的。子女知觉到父母的期望后,透过具体实践,也能提升自己的生活满意度。 采访整理/黄启菱 图/pexels

Read more

有福的女人有三气,你有吗?

有福的女人有“三气”,即骨气、灵气和大气。 “骨气”就是不因压力而弯腰,不因诱惑而迷茫,不因清贫而颓废,不因困难而消极,不因挫折而回头,不因打击而萎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按自己的意愿,精神充沛地生活着,并尽力让自己快乐。 “灵气”就是遇事不钻牛角尖,不死心眼儿,不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跤、反复碰壁。不小题大做,能够积极化解矛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所有与己相关的事情办到最好。 “大气”就是大方之气。不琐碎,不唠叨,不斤斤计较;不抱怨,不牢骚,不怨天尤人;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剪不断,理还乱;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得意之时不忘形,失意之际不气馁。无论生命长短,都让生命如一首歌,婉转成独特的曲调,或气势磅礴,引人注目;或小桥流水,清幽雅致。 聪明女人,不会让家庭生活乌烟瘴气,不会让职场形象一塌糊涂。有了骨气就有了锐气,在不断进取中,在奋斗拼搏中,一路前进,永不停歇。有了灵气如同鸟儿有了翅膀,在蓝天白云上留下飞翔的轨迹。有了大气就不会受世俗的困扰,就不会有琐碎的烦恼,就不会在长吁短叹中,虚度时光。 生命是一支歌,聪明女人知道怎样让生命之歌悠扬、悦耳、动听。生命是一条长长的河,聪明女人懂得如何让河水在狂风来临时保持心底平静,在无风无浪时荡起小小涟漪。 具有骨气、灵气和大气的女人,生活再单调也不会觉得无聊,职场再平淡也会受人敬重,生命再卑微也有人仰慕。 文/育儿有方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凶狠的母爱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9岁以前,我的爸爸妈妈把我视若掌上明珠,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 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躺武汉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父母回来的时候是晚上。说实在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妈妈。 直到八九岁了,每次妈妈从外地回来,我还会张开双臂扑到她怀里撒娇。 然而这次妈妈不仅没像以前那样揽我到怀里,反而板着一张脸,像没看见我似的,用手将我拉到爸爸的腿跟前,她径直往房里去了,我顿时傻了眼…… 打这以后的几天里,无论我上学回来,还是在家吃饭,妈妈见到我总是阴沉着脸,即使在她和别人说笑的时候,我挤到她跟前,她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肥皂泡一样消失了。 妈妈第一次打我,是在她回来的十多天后… 我以为妈妈不在家,便大声地喊妈妈。这时妈妈披着零乱的头发从里屋走了出来,恶声恶气的骂我,并掐着我的胳膊把我拖进屋里,要我自己烧饭。我望着一脸凶像的妈妈,嘤嘤地啜泣起来。哪知妈妈竟然拿起锅铲打我的屁股,还恶狠狠地:「不会烧,我教你!」 她见我不动,又扬起锅铲把我打了一下,这时我发现她气喘吁吁,好像要倒下去的样子,我开始有点自责了,也许是我把她气成这样的,忙按照她的吩咐,淘米、洗菜、打开煤气罐……这样,在她的「命令」下,我第一次做熟了饭。 更使我不理解的是,她还挑唆爸爸少给我钱。以前我每天早餐是1元,中餐也是1元钱。从那一天起,她将我的早餐减成5角钱,中午一分钱也不给。 我说我早晨吃不饱,每天早晨我起码要吃两个馒头。她说她原来读书的时候,早餐只有两角钱。她还说饿了中午回家来吃,以后只给5角钱,叫我别在痴心妄想要1元钱。至于中午那1元钱,更不应该要,要去完全是吃零食,是浪费。这样,我每天只能远远地站在一边咽口水。 打这起,我恨起了妈妈,是她把我的经济来源掐断了,是她让我和小朋友们隔开了。 我的苦难远不止于此,由于爸爸在外地工作,我只能和妈妈在一起。好几次,我哭着要跟爸爸一起走,爸爸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他说他正在跑调动,还有一个月,他就能回来了。不能跟爸爸走,就只得受妈妈的摆布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竟连菜也不做了。我哭着说我做不好菜,她又拿起锅铲打我,还骂我︰「你生来干什么,这不会做,那不会做,还不如当个猪狗畜生。」 在她的「指导」下,我又学会了做菜。 爸爸调回来的当天就催促妈妈住进了医院,他也向单位请了长假。妈妈住院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去探望她,妈妈正在输液,已经睡着了。爸爸轻轻走上前,附在她耳边说我来看她。 她马上睁开了眼睛,并要爸爸把她扶起来坐好。开始时她的脸上还有一丝笑意,继而脸变得乌黑并用手指着:「你给我滚,你给我滚!」 霎时,想起了她对我的种种苛刻,我头一扭,气冲冲地跑下楼,我发愿今生再不要这个妈妈了。 三个月后,妈妈死于肝癌。葬礼上,我没有流一滴泪。接灵的时候,要不是爸爸强按着我跪在地上,我是不会下跪的。 三年后,我有了继母。 尽管我的继母平时不大搭理我,但我总觉得她比我的生母好。 那天我偷听到继母和爸爸的谈话。我爸爸坚持每天给我一元钱的早餐费,可继母说孩子大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给他两元钱的早餐费吧。 第二天,我果然拿到了两元钱。 我开始喜欢继母了,除了她增加了我的早餐费,还有另一层,我每天放学回家,不用烧火煮菜了。有时我的继母工作忙,提前上班去了,她总是给我留下饭和菜。 有时尽管是剩菜,但我一点儿怨言也没有,比起我的生母在世时,那种冷锅冷灶的景象不知要强多少倍。 我跟继母的关系进一步融洽,是在她一次得了感冒时。那天她烧得不轻,我为她找了医生,输过液后,她精神略显好转。她强撑着下床煮菜,我拦住了她。

Read more

别再浪费时间跟废人交往了!请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低品质的社交应该很多人都有过,比如社交对象的质量不到位,就不能收获一次高质量的谈话你谈天说地,他歌舞升平,你谈的是对生命的思考,他跟着讲哥哥,再喝一个。 人们之间的交往,你要学会在接触之后对他们进行质量的评估,很多人和你不过是点头之交,喝茶,打牌,唱歌,喝酒,然后彼此说一些不过脑袋的话,你以为你收获了快乐,其实你只是又糊糊糊涂的过了一天。 应该有很多的人认为认识的人越多越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得你来我往,长时间的交互才会形成坚固的友谊,这个时候才能称为朋友,其实你和很多你自以为的朋友不过是吃了几顿饭,喝了几顿酒,这样的朋友我相信是打引号的。 朋友圈之前有一个游戏:如果我无家可归了,有谁会收留我。你觉得这些酒肉朋友会毫不犹豫地接纳你吗?你和他们的关系永远是站在利益之上的。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价值之上,你的价值越高,当然身边围绕的“朋友”越多,那假假有一个你的价值消失,比如你公司破产,你官位不保等等,这些“朋友”还围着你转吗?那你为什么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这些人身上? 真正的朋友是用心交的,当然还要加上时间,因为日久见人心。 你每天花大量的时候在各种微信群当中活跃着,翻看看一条条的聊天记录,你去参加某个聚会,最后发现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聚会结束,留下的是空虚寂寞冷。你无休止地想要讨好某人,而别人只在你送上“礼物”送上金币的时候才正眼瞧你。 这些低质量的社交,不去为好。 小时候我一直很羡慕那些穿梭于灯红酒绿的人。而后来我也穿梭于灯红酒绿的时候我发现每天我会认识很多人,都是陌生的面孔,我们称兄道弟,几杯酒下肚就学着刘关张桃园结义而第二天酒醒之后我甚至连那人的联系方式都没有,甚至已经记不清他是什么模样。 第二次见到这个人,我们彼此顿个几秒钟,感觉好像在哪见过,于是喊着兄弟,你是那个什么是吧?然后继续喝酒,然后喝醉,第二天继续不知道谁是谁 也许有些你留下了联系方式,那你有拨通过一次吗?当你真的遇到困难,需要借钱需要帮忙的时候,你会首先想到这些人吗? 与其每天东奔西走,进行低质量的社交,还不如一个人静静的待着。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然在城市里,我们没有那么多诗和远方去感受,但你可以发呆,看书,听音乐。 你可以健身,看电影,骑行。 一个人那怎么高质量的独处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看你自己想做什么,做自己最喜欢的事,爱自己最爱的人。 你要相信,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学会了独处的人,首先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够冷静的思考,你总是说身边的一切太浮腻了,那么你就试着远离那些不好的人或者地点 有一天你会明白,你会想去和更优秀的人聊天,他们不会带你去酒吧,也许只是陪你河边走走你能从他们那里学习和领悟一些东西,这才是高质量的。 社交并不光指认识很多人,而是充满选择性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优秀的人不会帮你,是因为这些比你优秀的人明白一个道理,跟你的社交对他们来说是低质量的,有素质一点的会敷衍你,绝情一点的会对你闭门不见。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Read more

没有两个一样的人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三、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四、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五、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资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者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或大部分资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在沟通过程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资讯比意识层面的资讯多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资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六、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每样事物本来都在不停地改变,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终于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 「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七、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明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明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 「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八、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Read more